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再访院前社】乡村振兴中,怎么做好合作社?

黄耀福 周金苗 城市化研究 2019-12-26

黄耀福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

周金苗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


版权说明:感谢作者授权发布,如有转载等事宜,请联系原作者。图片除标明来源外均为自摄。


  本次推送分为上下两篇。上篇主要介绍院前济生缘合作社如何实现村庄发展的变化,同时结合村庄讲解员小林为我们再访院前社时做的介绍,为大家再现院前的发展活力。下篇主要结合与社长陈俊雄的访谈,分享合作社如何培育村庄造血机制与创新合作社运行模式。


  社长陈俊雄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几年的变化,也表达了在运作合作社背后的艰辛与不易。当济生缘合作社日趋向上,不少村民看到发展的效益产生了搭便车、坐等收益的想法;同时合作社规模扩大到50人,运作成本越来越高。如何克服这些问题?社长陈俊雄表示,合作社需要不断创新改革,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村庄发展的造血机制与合作社运行模式




一、杜绝搭便车,创新村庄造血机制:

从资金、土地入股到项目入股

  济生缘合作社于2014年5月成立,以城市菜地为载体,村民以土地、资金等形式自愿入股,陈俊雄成为了合作社的理事长。“我们首批招募了十几个小伙伴,都是一些80后、甚至90后。”陈俊雄向我们介绍到。济生缘合作社的15个年轻人以土地、资金入股,投入100万资金。这15名年轻人包括村里在外经商的乡贤理事会成员、在外就业的文员、村里无业青年和村里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等。


  从策划、采购、施工到汇报各项工作,由15个年轻人组成的合作社成员都亲力亲为、分工明确。陈俊雄介绍说,“合作社成立后最初加入的这些年轻人,大部分都是在村里好吃懒做的‘败家子’,村里老人说我胆子真大,敢找他们干活,但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,对院前有感情。”这些“懒汉”在加入济生缘合作社后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原本每天睡到日晒三竿,现在天一亮就到城市菜地浇水施肥,干起活来虎虎生风。


合作社成员:我们变了,村庄就变了(图片来源:陈俊雄)


  合作社快速发展得到良好成效,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信心,越来越多村民希望加入到合作社中。当合作社规模扩大到50人,陈俊雄发现合作社运作成本越来越高,运行效率却不如前。


  “我们想用(土地入股、资金入股)这种方式让村民一步一步来加入我们。我们理想是带着全村发展,后来发现这种方式不可行的。因为后期加入的人面临的风险早已经被前面的人走过了,那后面新加入的成员依赖性就会太强,经常想着投入几万块坐等分红。而我们核心是希望吸纳村民一起来发展,而不是变为投资的平台。”



济生缘合作社造血机制(结合陈俊雄访谈内容绘制)


  于是陈俊雄跟团队商量,共同决定不再扩大合作社的规模,而是依托合作社的平台来壮大村集体经济。陈俊雄将想要加入合作社的人归纳为三种:


  一是认为自己有资金,想要投资合作社,但是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加入到合作社工作中,只是想享受分红的。合作社并不欢迎这类人群,认为他们依赖心理太强,只是想要搭便车。  

  二是有想法想要创业但缺乏发挥平台的人。譬如说有村民提到,现在合作社有给小孩子玩的空间,也有给老人活动的场所,但是年轻人没得玩,是不是可以打造一个拓展训练场所。像这种新的想法往往是陈俊雄等人没有精力考虑的事情,但有人提出来,合作社都表示很欢迎,希望能够把村民的十八般武艺都发挥出来。

  三是没有想法,但是愿意参与到村庄共建活动中。合作社也欢迎这些村民,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能力的就业岗位。


院前社新增的青年拓展场所(图片来源:陈俊雄)


  不少人看到合作社的发展成效,会认为合作社很有钱。确实合作社从最早投入100万,现在保守估计也有几百万,翻了几番。但是合作社挣到的钱并非拿来分红,而是有两个主要用途。


  一是打造更多空间给年轻人创业,就如前面提到的支持拓展训练项目或者支持村民就业。创业是需要资金投入的,因为前期存在一定风险,但合作社鼓励村民去尝试。在合作社能挣到钱的唯一方式必须是参与,只有参与才能挣到钱。这个模式可以调动很多人的积极性。


  二是合作社不断会回馈村庄,给老人尽孝、支持小孩读书等。合作社每年都会开展百老宴活动,节庆活动也会组织村民一起慰问老人;小孩上大学也会提供补贴。通过这种回馈方式,村里的年轻人更加团结,也营造了良好的风气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加入到合作社团队,真正促使村庄形成长效的造血机制。




二、搭建利益共享平台,

创新合作社运作机制:

通过陀螺管理法则让合作社越转越快

  合作社起源于城市菜地,同时形成了科普教育与培训等产业业态。合作社对于院前而言是一个对接外部市场的大平台,在合作社背后还有很多以项目入股的“进驻的商家”——我们暂时称之为部门。


  合作社与部门是通过“正常结算”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。比如合作社为村里带来了新的一群学习者,当有人留下来用餐时,在餐厅结算比方说每人100元用餐,那么餐厅实际收取90元,合作社就能赚取10元差价;凤梨酥DIY收取39元实际收取30元;拓展训练、多肉植物体验等活动均是如此。本来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实现大家利益共享。但问题是部门不愿意主动去争取市场,都想等着合作社为部门带来消费人群。在这种模式下,是合作社推着所有部门走,合作社越走越累,合作社甚至转不起来。


  陈俊雄坦言,在2014年-2015年合作社一直用这种模式,合作社差点死掉,原因是各个部门依赖性太强,都是坐等收入


只有少数人在积极推动合作社运作,

其他参与的团队更多是等待合作社带来的

市场资源,依赖性很强,合作社运作成本、难度很大


  2016年,合作社开展改革,不再是合作社带着各个部门前进,而是让各个部门共同推动合作社前进,像陀螺一样,只有底部不断旋转,才不会倒下,称之为“陀螺法则”。也就是各个部门去开拓市场,再把订单交给合作社统筹


合作社运转的陀螺法则:

所有人在积极推动合作社运作,

参与的团队积极对接市场资源,互利共享,

主动性很强,合作社长效运作


  比如说凤梨酥商家去到某个学校拓展了市场,有500人的团队要过来院前;这个团队同时也需要讲解、用餐、拓展训练,那么这个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合作社,由合作社作为统一协调组织方为参访团队安排系列参访活动。这时候凤梨酥可以获取所有39元,而其他的餐厅、拓展训练那些则是按传统方式结算。在这种激励下,所有商家都会各自去想办法去拓展市场,共同推动合作社去转动,这时候合作社转动动力十足,而且会越转越快。


作者与陈俊雄合影,共同为院前社点赞



◆ ◆ ◆ ◆

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,文责自负,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

◆ ◆ ◆ ◆

欢迎公众投稿,投稿邮箱uisysu@163.com,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

回复“0”可获得文章列表

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

“统筹、精准、共建、共享”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

【乡村振兴】振兴规划如何做?供需对接打通康溪村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!

【乡村振兴】共同缔造推动乡村脱贫攻坚

【乡村振兴】就地取“材”,3D立体画让乡村文化“活”起来

城市化一周热点(6.24~6.30)

【研究】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

【国际视野】从CBD到CAZ,怎样建设中央活动区(CAZ)?

【研究】中国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两面性——增长与收缩

……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